归纳概括题

2017-09-17 归纳概括

归纳概括题短语

Q1: 如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

在学习过程中,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很重要。总结,即在知识体系中划分出重点和要点,通过重点和要点把知识的主旨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。归纳,即是把知识进行归类,在知识间建立各种联系,使整个知识体系组织得更有条理。知识通过总结归纳之后,无论是记忆、理解还是应用,都要轻松方便许多。
那么,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呢?
学习中的总结归纳即是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重新组织并表达出来,本质上是对大脑中已摄入知识(注意:不是对书中知识)进行再加工的过程。大脑中积累知识越多,大脑在知识间进行联系和区辨的能力就越强,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也就更轻松。因此,提高总结归纳能力,首先要多阅读,多积累素材,扩大自己的知识面,见多才能识广。
在学习中,如果只学了部分知识,就开始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,或者,对知识还相当陌生,就开始总结归纳,此时,总结归纳出来的知识结构未必对知识有整体性的把握,未必能很好地兼容后续要掌握的知识。因此,学习的开始阶段,可不急于总结归纳,不急于下判断,作结论,保留部分知识的不确定性,保持对知识的开放状态。当对整个知识的理解更深入,自己站的位置更高以后,总结和归纳才会更有条理。总结归纳更多是用在复习中对知识的回顾和重组,而不是一边学习一边就总结归纳。
写作的能力是总结归纳能力的基础,因为良好的写作能力,其背后体现的是良好的思维能力、良好的对思维中素材进行取舍和组织的能力。当遇到好的文章、好的笔记、好的论述答题、浅显易懂的书籍时,可对这些范本多观摩多模仿,并选择性地背诵一些,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的同时,也在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。
平日里多思考一些这类的问题:一本教材,若自己来编排,该如何确定目录顺序?若把知识向别人讲解,该从何开始讲起?该先讲A还是B?当你这样思考时,你已在进行总结和归纳了。也可从模仿老师、他人或网上的笔记,把书上知识用目录树或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,逐渐过度到自己独立地建立出更加完善的笔记结构。
作业和考试中的一些答题,即是从大脑思维中选择和提炼一些知识,用文字写出来,这也是一个总结归纳的过程。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,并不主动对知识进行回顾重组,而是过分依赖做题和测试来提高能力和成绩,是其总结归纳能力不高的原因。
有时候你觉得看懂了听懂了,知识还未必是你的;正确地把题做出来了,知识也未必是你的;但若你说出来了,并且把他人说懂了,知识就肯定是你的了。经常和好友组队,互相向对方叙述书中的知识,互相检查和指正。这是很好的学习手段,长期使用也能大幅地提高总结归纳能力。
总结归纳能力是比较基础的能力,其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练习了未必会马上看到效果。比较而言:答题或写作的方法更正式,较累,有严谨的评测体系,若做得不好,容易伤害积极性;而组队互相讲解的方法较随意,更有趣味性,表达得不好也不会太伤人。而且经常和他人进行相互讲解模拟,不仅能提高总结能力,也能提高用言语交流和沟通的能力。
当辅导学生学习时,不要简单地给对方评价:“你总结归纳能力太低了。”所有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,都可以扣上这样的帽子,但这样的评价对学生并没有什么帮助,也没有指出提高的方法。更具体更有帮助的评价是:“你对这本书上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完整”,或“你还没有区分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”,或“你在知识间建立的联系太少太乱,缺乏条理,理解不深”,或“你写的这段话存在这种那种问题”。通过对问题的更为具体的分析,再提供具体的可行的方法和计划,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,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。
最后总结归纳一下如何提高总结归纳能力:①总结归纳是对知识的再加工和重组;②多阅读,多积累素材;③注意总结的时机,不要在对知识还不熟悉时就开始总结;④多观摩,选择性背一些好的范本,并对其进行模仿;⑤多练习,既可用笔记和图表,也可口头总结,多和好友互助,互相讲解;⑥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,不要想一蹴而就。

Q2: 高考历史材料题如何归纳概括

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
1、通读材料、明确主题
在命制一道材料题时,命题者往往是先确立一个主题,再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材料、构思设问,所以,一般来说,每道材料解析题都会有一个主题。在解答材料题时,首先要通过浏览材料,尽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,这样就能迅速调动所学知识点,从而使解题明确方向,集中思维,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础。
2、细读材料、分析问题(很重要的环节)
在明确材料的主题后,接下来应该认真分析命题者提出的问题,通过分析设问句中的关键字、词,明确作者问的是什么,需要回答什么。再根据这些问题,仔细地阅读材料,力争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,大致形成答题思路。阅读的过程中,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,不要放过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,包括题头、摘引等,尤其是材料中有关时间、地点、人物之类的信息,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。
3、提取信息、加工整理
材料分析题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答案应该从材料中得出,因此这时应根据仔细阅读材料后的思路,再次结合问题到材料中去寻找信息,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都提取出来,写在草稿纸上备用。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关信息都找出来,取决于答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。然后把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,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复的信息,根据所学知识,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,列好提纲,准备答题。
4、审查提纲、流畅表达
在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,还要最后浏览一遍材料及其设问,审查自己列出的提纲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,最后就可以在试卷上动笔答题了。答题时一定要做到依据提纲,一气呵成,言简意赅,击中要害,不可罗里罗嗦,言之无物,涂涂改改,答非所问。

Q3: 如何精准的解答《申论》归纳概括题

1、归纳概括主要内容
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是申论考试最为常考的一类题型,因其所包含的知识要点较多,能够更全面考察考生对材料分析、要点提炼的能力,因此成为了热点题型。从申论的内在规律分析,所谓的主要内容即材料核心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,即包括问题的现状、影响、原因和对策,因此对于此类题型的归纳,考生要从问题的这几个层面进行宏观分析,并进行总结概括。此外如果涉及到的申论材料为争议型材料,那么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争议的焦点,及正反方的观点和理由,体现总分结构。总而言之,考生在备考中要做到有所侧重,在具体作答中要做到灵活变通。
2、归纳概括问题
申论材料的主要特点具有消极性,即考察的是社会的问题,通过问题来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、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做好此类题型核心要素在于要点的全面性,关键结构则体现总分的要求。参考如下:
归纳概括问题=核心问题+具体表现;或归纳概括问题=总括句+问题一、二、三.....
综上所述,归纳概括题型依然是备考重点,唯有“知己知彼”,方能旗开得胜。

Q4: 分析字眼的归纳概括题怎么破

【答案】【小题1】1985年,国家作出决议,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;(2分)2004年起,社会上大规模呼吁调整教师节日期,很多人提议改孔子诞辰为教师节;(2分)日前,国务院法制办拟规定每年9月28日的孔子诞辰为教师节。(2分)【小题2】孔子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奠定人;(1分)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,(1分)开创平民教育之路,(1分)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,成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。(2分)【小题3】能与中秋国庆假期有一个衔接,对教师而言会更加方便;向孔子表达敬意;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领悟到职业尊严,更好地实现职业精神的反省、叩问与升华;为了重新“发现”那些我们赖以安身立命却一度丢弃了的文化价值。(1点1分。考生个人理解若言之有理,一样给分)【答案解析】【小题1】试题分析: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内容的把握,是教师节日期的确定和变更。根据短文内容,找出相关的语句:事实上,调整教师节日期的建议由来已久,大规模的呼吁则从2004年开始。,1985年1月21日,于是国家作出决议,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。国务院法制办日前拟规定每年9月28日的孔子诞辰为教师节。把这些相关的语句的顺序调整一下,按照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排列,内容上稍加概括,即可。考点: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。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。【小题2】试题分析:本题是属于语句含义的理解。首先是找到这句话在短文中的位置,并据此找出相关的语境。找出这个语境后可发现,在这句话的后面就是对这句话的解释。稍加组织就能得出答案。考点: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。能力层级为理解B。【小题3】试题分析:本题的答案要点集中于短文的结尾部分,文中有“有助于”“为了”等提示性字眼,顺此把握这些句子就可以组织答案了。当然,这里极易丢一个要点,这就是短文中间的一句话:这样能与中秋国庆假期有一个衔接,对教师而言会更加方便。这也应算是一个答案要点,显然是粗浅的认识。考点:归纳内容要点,概括中心意思。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。

Q5: 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

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
总结起来有三点:
1、缩不短。概括课文大意时,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。
2、该不该删。在概括课文大意时,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,哪些内容该删。
3、抓不住重点。课文内容那么多,顾前不顾后,很难快速把握重点。如何帮助学生准确、简洁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呢?在此我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。
一 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
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,是通向全篇的桥梁,准确的概括段意,是理解课文内容,理清作者写作思路,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。准确地概括段意,就能较快地抓住文章的重点,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。因此我想先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?一般说来要注意如下几点:首先要阅读全文,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文章的思路、目的是什么;再仔细阅读每个自然段,抓住这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分析比较,考虑他们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,找出与全文主要内容有关系的部分;最后将次要的内容舍去,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段落的中心,这就是段落大意了。
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:
1抓重点句概括段意
有一些文章在每段的开头或结尾,用一两句话概括了本段的大意,这一两句话便是段落的重点句或中心句,我们在概括段意时,可以摘引这个重点句或中心句作为段意。有的重点句在段首,有的重点句在段中,有的重点句在段尾。
例如《小草》一课的第二部分即第2―5自然段,从四方面介绍了小草的特点,每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点明了人们赞美小草的原因。在概括段意时,我们就可以抓住每一自然段中的这个重点句来概括。
再如《莫高窟》一课的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过渡句:“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,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”。“彩塑”是上一段的主要意思,“壁画”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,因此二、三自然段的段意可分别概括为“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”、“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”。
2连词法概括段意
从段落里找出表示本段意思的关键词语,把它们适当串联起来,就可以表达段落大意。如《长城》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语有“高大坚固、城墙顶上、城墙外沿、城台”,抓住这些关键词语,并作以适当串联,就可以把本段段意概括为“从城墙顶上、城墙外沿、城台三个方面具体介绍长城的构造高大坚固。”
3取主舍次概括段意
没有中心句的段在文章中居多。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,要通过分析每段内容的主次,取主舍次,归纳出段意。如《飞夺泸定桥》一课的第四部分,第6自然段写出了泸定桥的“险”;第7自然段写红四团发起总攻;第8自然段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,夺下了天险泸定桥。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“夺”展开:夺的困难―夺的经过―取得胜利。夺桥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,所以取主舍次,段意是红军战士英勇战斗,夺下了天险泸定桥。
二 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
阅读过程中,在理解文章的词句进行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同时,要能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,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。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指主要记了什么事,或写了什么人。
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,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五种方法进行归纳:
1段意合并法
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,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,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,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。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,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,概括是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,做到有详有略,重点突出。如《丰碑》全文可分为四部分:第一部分(第1自然段)写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;第二部分(第2自然段)写将军的思索;第三部分(第3―12自然段)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,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;第四部分(最后一个自然段)写红军一定会取得胜利。从各段大意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: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进时,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,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。
2重点突出法
有些文章,重点部分十分突出,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。因此,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,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,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。具体的操作: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,了解大致内容。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,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,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,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。
例如《难忘的故乡》一文,第一部分写对故乡的记忆如珍珠似的跳出来;第二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;第三部分抒发了难忘故乡之情。显然第二部分是重点段,其中先谈到夏天在江边洗澡的记忆,接着是对关于故乡冬天的几件事的回忆,然后是回忆童年的友情。因此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要抓住第二段,可概括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。
3题目扩展法
题目是文章的眼睛,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。不少课文的题目,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。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,我们可以借助课题。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,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,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,使表达更加完整,更加全面。如《警惕大自然的报复》这篇课文,我们抓住课题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: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,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“概括”与“具体”之间的关系了。
4问题概括法
作者写一篇文章,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,抓住几个问题,按一定的顺序写的。读写一篇文章,我们可想一想,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?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,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。如《紧靠森林,为什么还要种树》这篇课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。读后可以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:这片森林在什么地方?紧靠森林,人们为什么要种树?人们又是怎样爱护森林的?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,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:课文写的是在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里人们爱护森林,自觉保护这个天然宝库,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,发展生产的事。
5概括要素法
凡是写人记事的文章,都具有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(包括起因、经过、结果)等基本要素,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,并加以概括,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了。如《飞夺泸定桥》一文的要素:时间是1935年5月,地点是大渡河,人物是红四团,事件是围绕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一中心事件来写的。概括这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:1935年5月,北上抗日的红四军抢时间先于敌人援兵赶到泸定桥,英勇战斗,终于夺下了天险泸定桥,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的最前线。
总之,不管运用哪种方法,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,分析理解,在此基础上,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。同时,综合运用各种方法,效果更好。

Q6: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可以从哪些方面概括

一、材料要点的整合――合并同类项
对于材料要点的整合能力,即能够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,对找到的要点进行分辨。
二、要点语义的提炼――概括能力
你可以多看看河南公务员考试网或者河南人事考试网,在申论备考里面有很多类似的文章,都可以好好看看

Q7: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可以从哪些方面概括?

申论相对于行测来讲,主观性更强一些。下面是归纳概括的相关得分技巧与方法,供考生参考。

题型判断很重要:题型判断对了才能对症下药最快速的回到材料中寻找答案。对于归纳概括题来讲,当材料中出现归纳、概括、概述、简述等词语时我们可以断定这道题是归纳概括题。对于此类题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:

(1)宁滥勿缺。凡是不确定的答案建议大家一定要写下来,写在这道题的最后面;

(2)客观。归纳概括题答案基本上都来自于材料,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我们自己去编写答案,只需回到材料中找关键词即可;

(3)不要写废话,概括问题、原因等,到材料中找相关关键词。

问什么答什么:题目让我们写什么我们就写什么,回到材料中寻找相关答案。概括问题,回到材料中找问题;概括原因,当材料中出现由...导致、由...引起、与..有关、源于、归咎于等相似词汇时出现的即为原因的答案;另外当材料中出现问题时,加“由于”推论,如果推论结果是题目中问的内容,该问题即为原因的答案;当材料中出现好的词汇的时候即为积极影响,;如果材料中出现不好的词汇,即为消极影响;当概括对策时,材料中出现动词即为对策的答案,另一方面,材料中出现应该、需要、要求等辅助性词汇时也为对策的答案。

学会使用合并同类项:合并同类项是指当材料中某几个地方出现相同领域、相同范围、相同主体的相关答案时,按照该领域、主体、范围合并相关要点,把属于相同主体的答案找点合并,把属于另一主体的相关要点合并。

小提示: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(尤其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相关文章

声明:本文由网友整理有关归纳概括题,归纳概括题短语的内容,如因分享而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